
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沸石可以沸石的孔隙率和阳离子交换能力,对氨氮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进一步增强。沸石改性包括结构改性、晶体表面改性和内孔结构改性等。改性方法主要有
(1) 高温焙烧
焙烧温度一般控制在350~580之间。焙烧的目的是清除沸石空穴和孔道的有机物等。
(2) 无机酸改性
盐酸、硫酸都可以用来处理沸石。无机酸对天然沸石的改性主要是基于 无机酸溶解了堵塞沸石孔道的部分物质,使孔道和通道更加畅通; 半径小的H+置换了孔道中原有的半径较大的阳离子如Na+、K+、Ca2+和Mg2+等,使孔道的有效空间增大; 无机酸的作用沸石矿物的结晶构造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可吸附活性中心。酸处理后用Na2CO3、K2CO3、NaOH等中和,再高温焙烧活化。
(3) 无机盐改性
无机盐处理是基于沸石的离子交换性能。氯化钠、、氯化铵等无机盐可用于处理沸石,使其中的Na+、K+、NH4+置换沸石中的Ca2+等二价离子,使沸石的孔径增大。

稀土改性方法是利用氯化铜对天然沸石进行长时间的浸渍。改性后,部分生金属氧化物和氢氧化物。该沸石能有效吸附水中的阴子和阳离子。
(5) 改变硅铝比
通过改变沸石的硅铝比来增强其吸附性能是近几年出现的新的改性方法,铝原子取代硅的数目越大,对极性分子或离子的吸附能力也就越大。孙家寿研究了改性沸石对溶液中OH-、Cr2O72-、HCrO4-、SO42-、CrO42-、Cl-阴离子的吸附性能[14]。

Bowman等发现表面改性的沸石,特别是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的沸石,在保持原有去除金属离子、铵离子能力的同时,还可有效地去除水中的铬酸根、硫酸根、根、铝酸根阴离子,并大大了其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1.4.2 天然沸石改性的研究现状
它的效能是通过离子交换降低洗涤中硬质钙、镁离子,达到软化水的目的。洗涤效率;吸湿和增强表面活性功能,阻碍污垢重新粘附,是一种对无污染的产品。1765年瑞典矿物学家Cronstedt在冰岛玄武岩杏仁状孔隙内,首先发现一种白色的矿物,因其加热时出现发泡沸腾现象。